早期矫治:肌肉训练≠锻炼
发布时间:2019-10-23
发布时间:2019-10-23
上回我们谈到儿童错颌畸形早期矫治的重点是骨性诊断,并介绍了骨性畸形的治疗时机的选择,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任何错颌畸形的治疗都是“软硬兼施”。在强调骨性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软组织问题,其中肌肉功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骨性畸形的产生与肌肉问题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互相影响。错误的颌骨关系必然带来软组织的形态、肌肉牵张力的分布不同。肌肉的异常活动也会造成颌骨和牙列的错位。例如严重的骨性II类关系,由于下颌后缩会影响气道的体积,进而导致打鼾,严重者或成为睡眠呼吸暂停。前牙覆盖过大,会产生覆盖下唇,唇闭合功能也会受影响,在临床常表现出严重的美观问题。舌体位置过低及吐舌前伸,常伴随骨性III类或开合畸形。除了口颌系统的相互影响,宏观来看,颌骨、牙列关系与颅颌面部肌肉力量的分布与头部及全身的姿势位也有直接的关联。临床可以见到很多骨性II类的病例在成功治疗后,头部及身体也不自觉的更加笔直,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正因为肌肉的功能如此神奇,也带来另一种态度,那就是过度的强调肌肉训练的作用。之所以说过度,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传统正畸治疗以硬组织的诊断为导,也就是头影测量为基础的骨性诊断,以及模型测量为基础的牙性诊断,肌肉功能诊断也是内容之一,但并未过多强调,其原因已在上一次的文章中解释过。第二,肌肉的功能异常首先在于诊断。唇肌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唇或下唇来鉴别,很多骨性畸形,下唇功能活动要强于上唇。唇闭合困难有时并不是功能问题,上唇实质性的短缩也影响闭唇。舌体的位置异常并不一定和舌系带短有关系,剪了舌系带,舌体位置也不容易正常,发音并不一定会改善。总之,诊断是治疗的基础,硬组织需要诊断,肌肉功能也需要诊断。两者诊断的结合导致治疗是有机的结合,不能只管肌肉训练,之后再转诊治疗骨骼与牙齿。第三,肌肉训练装置的演变。传统正畸为了训练肌肉发明了许多辅助装置,例如前庭盾、肌激动器、Frankel矫治器、舌体上抬器等等。这些装置是定制加工,医生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较复杂。但自从市场出现预成的肌肉训练装置后,临床使用就类似在商场买帽子,只需要根据牙弓大小,按大小号选择使用这些装置就可以,但太容易的使用也会造成滥用。
肌肉训练不等于锻炼,无论什么装置,如果没有孩子的配合,都不会有任何神奇的效果。有健身卡的人很多,但坚持锻炼达到健美身材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这些商品的名称也只能叫训练器(trainer),有没有效果完全看孩子“练不练”了。那么训练的标准是什么?
上一篇:骨性III类的生长发育
下一篇:牙根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