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与颞颌关节问题(2)

发布时间:2020-01-08

功能合

功能合的定义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迄今为止,关于功能合的概念主要来源于临床经验。有人认为功能合应该是尖牙保护合:在侧向前伸咬合的时候,只有一侧尖牙有接触,对侧牙尖咬合无干扰,无法建立尖牙保护给的病例有可能会出现关节问题。也有人认为功能合应该是组牙功能合,也就侧方平衡合:在侧方咬合的时候,非工作侧后牙牙尖轻微接触。Woda在修复学杂志发表的综述阐明:在现实咬合中,尖牙保护合,组牙功能合很少独立存在,往往是两者综合状态存在。简单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青少年的时候,功能合应该是I类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咬合的磨耗,尖牙保护合慢慢演变为组牙功能合。

1、组牙功能合。McNamara研究表明:矫治后,即使有些咬合没有达到功能合的标准,也不会引起TMD。

组牙功能合的时候。如果非工作侧出现过长牙尖的咬合干扰,这就是病理性问题。非工作侧的异常牙尖咬合干扰需要调整。

功能合的定义是静止状态的,但是人的咬合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这又是一个动态的改变过程。咬合会随着牙齿磨耗,咀嚼肌肉运动的习惯,颌骨形态改建而逐渐变化。因此功能合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定义,应该是一个能与颅颌面周围组织结构,形态功能相匹配的一种牙齿咬合平衡的状态。鉴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到逐渐变化的咬合,强调某种静止的咬合状态优于其他咬合状态是不现实的,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2、牙齿的正常磨耗

(1)正中关系位:髁状突的正中关系位置是受肌肉控制的,但是附丽于下合骨的众多肌肉彼此之间的力量匹配,是随着年龄、环境和人体全身因素所影响的。因此正中关系位置是逐渐变化的,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

目前正中关系位的定义是髁状突应该位于关节窝的最上最后的位置。几十年之前的定义是髁状突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关节窝的最后最下方。这种定义的变迁主要求自于1970-1987年之间的各种国际达成的某种妥协,来自于某些教授的经验。并没有客观研究证实到底哪种位置是正中关系位。具有合学理念的正畸大夫认为,牙齿的正中合位应该和关节髁状突的正中关系位置一致。同样这又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理念。没有研究证实正常的咬合就一定就应该是两者协调一致的。事实上93%的关节正常人群中的正中关系位和正中验位都是不一致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正中关系是个范围,前后变化的范围在4mm区域。这是Twin blok、Aeivaler;Herhal 等功能矫治器在生长发育结束后的病例中依然有效的主要原因。

整形图片

整形资讯

整形美容项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