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6)
发布时间:2022-08-02
发布时间:2022-08-02
2.7、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感染,骨组织吸收和种植体周围袋的形成,探诊可出血,有时自发出血可伴溢脓等,严重时可有全身反应。在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后引起的种植体周围炎主要与口腔卫生状况及其相关的菌斑指数等有关。在Chopra等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口腔卫生状况可明显影响植入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王雨薇等也在微型种植体支抗设计的研究中提到,细菌在种植体表面的黏附,炎症因子的释放,免疫应答的引发是导致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和治疗在种植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指出,应增加种植体植入前口腔卫生状况评估、植入后口腔护理及复诊;当出现炎症时,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种植体周围洁治、抗菌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或联合治疗等。
3、结语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是使牙齿移动达到适宜的咬合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微型种植体松动、脱落的情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总结出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骨相关因素、植入转矩、植入部位、植入体的自身设计、牙根接触、植入后加载、种植体周围炎等。在植入部位骨密质厚度≥1 mm的前提下,术者应结合患者骨质情况,选取恰当植入技术,控制植入转矩,在略微倾斜的角度下植入各项设计参数均适宜的微型种植体支抗。同时,在治疗方案的允许范围内,要注意避开神经沟、上颌窦等特殊解剖位置,并与相邻牙根保持一定的距离,植入后微型种植体支抗距牙根大于1 mm为佳。术后,在给予一定的愈合时间后施加载荷,并注意患者的口腔环境维护/复诊,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种植体技术未来的关键发展主要在材料和设计等方面。由于其与骨直接接触,种植体的几何参数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入后的应力分布,从而影响其植入后的稳定性。近年来,有添加基台、微型双螺纹等新型微型种植体支抗设计出现,是未来发展多部位、多功能微型种植体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种植价格较为昂贵,探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较高性价比的种植体材料也非常重要。
口腔微型种植体支抗设计的治疗是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下进行,需考虑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不能单纯地选择大直径微型种植体支抗来提高植入扭矩和理论上的稳定性,同时应当考虑牙根间距以避免损伤牙根。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正畸治疗涉及美学、力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多维的探索。